1994年首批保護目錄產生 藍印花布、風箏、燈彩、紅木雕刻等入選 我省開展對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保護工作始于1994年,那一年共有40個品種被列入了保護目錄。許多品種耳熟能詳,這當中就包括南通的藍印花布、風箏、燈彩、紅木雕刻等。 江蘇省第二批受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名錄于1997年公布,共有6個,分別是常熟雕繡花邊,如皋、海安的勾針服飾,建湖煙花,揚州、南京、鎮江的絨花,江都、蘇州的骨扇,常熟的紅木明式家具。 經各市申報、省傳統工藝美術評審鑒定委員會評審,第三批認定工作千挑萬選,排出了17個品種。在增加新品種的同時,原先在1997年第二批進入目錄的“建湖煙花”卻被從目錄中刪除。 據介紹,作為在當地有300多年歷史的傳統產業,建湖煙花一度享譽國內外。不過,出于安全、環保等多種因素考慮,建湖縣已于2010年關停轉產全縣所有的11家花炮廠。省經信委消費品工業處負責人介紹說,目前建湖當地已經沒有煙花產業了,這幾年江蘇老百姓逢年過節買的煙花炮竹幾乎都是來自湖南、安徽。 1840年以前的品種方可入選 受到省級保護可不簡單,必須先過五道關 江蘇是工藝美術大省,基礎好、底子厚、門類全、精品多,有23大門類,5000多個品種。全省共有50多位國家級工藝大師,占全國工藝大師總數近五分之一;省級工藝大師90余人,高級工藝師400多位,整體實力在全國領先。 放眼全省,各地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、種類繁多,究竟什么樣的東西才可以被認定為“江蘇省受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”呢? 記者了解到,省經信委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劃定了5個硬條件,只有過了這5關,才有資格申報:第一,年代久遠,得是1840年以前就開始生產的;第二,源于自然,主要使用自然或者傳統的原材料;第三,工藝精良,以傳統工藝和手工制作為主;第四要在一定區域內生產,并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;第五還必須有實用價值或者欣賞價值。 2011年2012年南通烙畫走出國門 現已成為風格高雅的藝術品,備受世人喜愛 工藝美術是南通的傳統產業,有著輝煌的、令人驕傲的歷史。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,南通工藝美術與蘇州、揚州并駕齊驅,位居全省的第一方陣。南通民間藝人在挖掘、繼承老一輩工藝美術技術的基礎上,不斷發展壯大,促進了南通工藝美術行業的繁榮和發展。 烙畫古稱“火針刺繡”,后來又稱“火筆畫”“燙畫”等,即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,是古中國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。 昨天下午,記者電話采訪了南通烙畫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張爭光。張爭光還有個身份,是如東縣馬塘鎮潮橋中學的一名老師。據他介紹,中國烙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西漢時,技藝高超的烙花工匠把各式各樣的人物、花鳥、山水、走獸等烙燙在竹木器上,還曾被選為宮廷禮品。 “上師范的時候,我第一次接觸到烙畫,從此就一發不可收迷上了它。”20多年來,張爭光的空閑時間基本都與烙畫作伴。他介紹,以前烙畫僅限于在木質材料上烙繪,比如木板、樹皮等,現在葫蘆、宣紙、牛羊皮等上面都可以作畫;傳統烙畫都是線條的勾勒,多數是采用中國畫和民間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,如今他們在吸收西洋畫表現手法上進行大膽嘗試,題材更加廣泛,手法也更為多樣。 “2011年、2012年,作為南通非遺項目代表,我們走進新加坡、法國,受到了當地人民及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!睆垹幑庹f,烙畫雖然是一門傳統的手工技藝,但時至今日,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,它已成為一種風格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和國際友人的饋贈禮品,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。
所屬地區:崇川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