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售奶瓶,仍叫人“霧里看花” 4月2日,國內首個《嬰幼兒奶瓶安全要求》企業聯盟標準正式發布實施,在此之前,我國奶瓶市場因沒有統一標準,導致奶瓶質量參差不齊。該標準的出臺,填補了我國奶瓶產品行業安全標準的空白。昨日,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母嬰用品商家,調查中發現,在售奶瓶的原材料標識、警示標識、易碎標識等大多“標不清”,商家表示,標準剛出臺,執行尚需時日。 【記者調查】 市場:眼花繚亂 多標不含雙酚A,其他“標不清”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,目前,南通市場上奶瓶種類繁多、形狀各異。按材質分,有塑料、玻璃、硅膠三大類,其中塑料又分為PP、PES、PPSU,硅膠分為普通全硅膠材質及納米銀抗菌硅膠材質。按品牌分,更是讓人眼花繚亂,有貝親、安怡、NUK、啾啾等。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。 記者看到,目前在售奶瓶并未完全做到新標準規定的內容,尤其體現在材料、易碎和警示標識“標不清”。標準中規定,對于含有吸管的產品,應給出“吸管不適合6個月以下嬰兒使用”的警告語,記者所走訪的虹橋路、躍龍南路、南大街附近的幾家母嬰商家中,多無此標識。對于材料標識,在售奶瓶只標明是塑料抑或玻璃,對于具體的化學成分,也未作詳細說明。不過,對于刻度、溫度標識,盡管不同奶瓶有不同表達方式,但大多有標識,其中刻度標識較為規范。 2011年3月2日起,歐盟禁止生產含化學物質雙酚A(BPA,會誘發性早熟)的嬰兒奶瓶。記者在走訪中發現,市場上大部分奶瓶外觀都標有“不含雙酚A”字樣。但當記者問及,如何確定其不含雙酚A,商家稱不知道。 商家:不知情 材質有好壞,有標準執行就行 怎樣的奶瓶才是安全奶瓶呢?對此,商家們說法各有千秋。 市區健康路一家母嬰店老板告訴記者,奶瓶是否安全達標,首先要看材質,塑料材質中,不含雙酚A是關鍵,PP、PES、PPSU都不含有雙酚A,但PP比較普通,PES稍微好點,最好的就是PPSU,價格也最貴。其次,還要看是否有執行標準,他們店里的奶瓶都有執行標準,而且大部分是美國的執行標準。 躍龍南路一家母嬰店老板張林透露,他們店里的奶瓶都是應顧客需要所進,一般都是進口品牌。 而對于我國首發的奶瓶安全新標準,商家多稱不知情。“從生產到批發零售,需要一段時間,執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。”商家們表示。 家長:更糊涂 只認牌子和價格,越貴越放心 躍龍南路的一家母嬰店里,一名年輕爸爸正在給22個月的兒子挑選奶瓶。他告訴記者,兒子已經用了十幾個奶瓶,有玻璃的也有塑料的,奶瓶達不達標他不清楚,不過每次選購奶瓶,他都會選大品牌,價格均過百。 家住市區蘇建花園城的劉影告訴記者,奶瓶種類太多,不知道挑哪個好,她就托朋友在日本帶了幾個奶瓶回來。 調查中記者發現,盡管有這樣那樣的擔憂,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衡量、檢測奶瓶是否安全與達標。因此,買奶瓶“只認牌子和價格,越貴越好”成了家長們最普遍的心態。 【專家釋疑】 使用奶瓶有講究,太便宜的奶瓶不要買 怎樣的奶瓶是安全的?應如何選用奶瓶?昨天,記者聯系上了瑞慈醫院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陳美。 陳醫生告訴記者,對于剛出生的嬰兒,最好堅持母乳喂養,4~6個月后,方可使用奶瓶。而在奶瓶的選擇上,不同階段也是有講究的。如今市面上的奶瓶主要有塑料和玻璃的兩種。一般而言,對于6個月前的初生嬰兒,因其活動范圍有限,推薦使用玻璃奶瓶,其安全性最高,也便于消毒清洗。對于6個月后的較大嬰兒,因為他們的動作幅度較大,玻璃奶瓶容易破碎產生危險,因此,輕便、不易破碎的塑料奶瓶是首選。 此外,還應根據寶寶的食量,選擇合適的奶嘴。奶嘴分為小圓孔(慢流量)、中圓孔(中流量)、大圓孔(大流量)、十字孔(大流量)。一般來說,小圓孔奶嘴適合剛出生的嬰兒使用,中圓孔奶嘴適用于喝水、牛奶,而大圓孔和十字孔奶嘴可用于喝果汁、米粉等稠性流質。同時,為防止奶嘴變質,2~3個月即需更換一次。 “不論塑料奶瓶還是玻璃奶瓶,確保其安全無毒無害是最關鍵的。”陳醫生透露,除了雙酚A,不合格奶瓶還有諸多危害,如:奶嘴抗撕拉強度不合格,容易斷裂形成小零件造成兒童窒息;組裝好的奶瓶密封性能差,容易漏水燙傷孩子;奶瓶材料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,可能傷害嬰幼兒心臟、肝臟及呼吸和神經系統。為此,陳醫生提醒,選購奶瓶,一定要到正規商店,小作坊生產的便宜奶瓶不要買。
所屬地區:崇川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