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布掛前川……”昨天上午,新加坡萬慈學校學生和崇川學校學生齊聲誦讀《望廬山瀑布》。當日,新加坡萬慈學校“浸儒游學”之旅來通,19名同學融入崇川學校課堂,接受為期3天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熏陶,零距離感受中國課堂的魅力。 吟誦詩人名篇認識古老算盤 “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代偉大詩人。這首《望廬山瀑布》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山水詩……”在昨天上午的語文課上,崇川學校錢冬梅老師繪聲繪色地向同學們講解了這首名詩,“這首山水小詩寫得有聲有色,情景交融,深深地激發著人們對廬山風光的向往和祖國山河的熱愛。 ” 萬慈學校學生詩璇和崇川學校三(6)班學生施琪被安排坐在一起,她倆聽課很專注。“吟誦是傳統的讀詩方法,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。”錢冬梅邀請詩璇同學吟誦這首詩,她抑揚頓挫的誦讀博得了大家的掌聲。 “算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計算工具,早在1000多年前,人們就開始用算盤記數和計算……”在當日的數學課上,崇川學校陳晶老師執教《認識算盤》課程。他首先用PPT演示了算籌的計算過程,“算籌的計算原理跟算盤相似,稱得上是算盤的前身。 ” 課堂上,每一個同學桌前都放著一把算盤。現場演算環節,崇川學校學生秦鳴源三下五除二就算好答案,他還熱心地教同桌的新加坡同學,“中國傳統的算盤為‘七珠算盤’,后來常用的為‘五珠算盤’,學好珠算一定要記住口訣。 ” 觀賞板鷂風箏領略藍印花布 “南通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,盛產板鷂。 ”在昨天下午的美術課上,萬慈學校學生第一次看到了南通板鷂風箏實物。“板鷂外形古樸,繪畫精細,鷂面裝有數十乃至數百只大小不一的哨口,放飛時,發出不同的音響,組合成一支雄壯的空中交響樂。 ”崇川學校袁麗老師向同學們介紹。 “請大家數一數這只風箏一共有多少哨口? ”萬慈學校學生王雋叡認真數了起來,并和同學們說,“新加坡濱海灣公園也經常有人放風箏,我們那兒的風箏大多為四方形或動物形狀,沒有南通風箏這樣精巧工細。 ” 觀賞了造型獨特的板鷂風箏,袁麗又和同學們聊起藍印花布,“藍印花布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,主要用來制作日常的衣服、被面、蚊帳、枕套、包袱布等。”袁麗介紹,南通為中國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,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。 教室后墻懸掛著一塊長方形的藍印花布。萬慈學校學生王勵治被藍印花布樸素優美的圖案吸引住,“真奇妙啊,簡簡單單的藍白兩色,就創造出這么美的藝術世界。 ” 感受課堂魅力尋找文化之根 萬慈學校是新加坡樟宜地區最知名、最好的一所傳統華文學校,迄今已有60年辦學歷史。2008年,萬慈學校與通師二附建立了友好學校的合作關系,已經先后開展了7次浸儒游學活動。 萬慈學校老師袁明松旁聽了崇川學校幾位老師執教的課,被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課程深深吸引,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南通地方文化絢麗多姿。崇川學校老師的教學理念、教學方法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 ” 崇川學校是崇川區精心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,自2011年開辦以來,學校已招收3個年級25個班共1200多名小學生。“這次學校為新加坡學生精心安排了語文、數學、體育、音樂、美術等特色課程,讓他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熏陶,零距離感受華文魅力。 ”崇川學校常務副校長張洪濤說。 張洪濤介紹,除了每天5個課時的課堂學習,還將帶領新加坡師生參觀南通博物苑、珠算博物館、紡織博物館等,“新加坡師生的來訪增進了中新友誼,也推動了學校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再上新臺階。 ”
所屬地區:崇川區
|